专家解读|如何做好夏季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admin   2025-10-16 03:25   1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对于专家解读|如何做好夏季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和一些相关题网上众说纷纭,那么高温天气混凝土养护规范的一些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讲解。

前言

由于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脱节,加上人工成本的增加,预拌混凝土现场维护往往存在诸多不足。在不少工程案例中,都曾出现过表面质量缺陷、裂纹、强度不足等工程质量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夏季,不少地区出现高温多雨,部分地区高温干旱,部分地区大风、昼夜温差大。如何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制定有效的养护措施?减少混凝土质量题发生的措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题。

夏季如何养护混凝土?

阅读行业专家和技术大师之间的讨论

好处是无穷无尽的!

1.邓兴才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增长、防止裂缝发生、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事实上,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对哪种类型的混凝土构件进行维护,无论采用何种维护方法,其想要达到的直接效果都是稳定混凝土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的失水和收缩。成分。温差收缩,从而减少收缩应力,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就降低混凝土干缩而言,最根本的是解决“保湿”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不仅要“保湿”,更要“控温”。

关于如何养护,现行国家标准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851条规定“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取以下形式喷洒、覆盖、喷洒固化剂等。养护方法可根据现场情况、环境温湿度、构件特性、技术要求、施工作业等因素确定。

所谓“保湿养护”可以理解为保水养护,即能尽可能保留混凝土中的拌合水而不流失的养护。原重庆大学教师甘长城称这种养护方法为无失水或失水缺陷。“完美湿养护”,他指出混凝土中的搅拌水具有三大作用。除了满足施工性能的需要和胶凝材料水化的需要外,它还有一个过去没有被业界充分认识的重要功能,那就是保持混凝土体系平衡和体积的需要稳定。只要拌合水不流失,混凝土就不会出现失水缺陷。消除失水缺陷将消除混凝土体系中最重要的不平衡因素。因为失水缺陷引起的收缩应力和有害介质进入缺陷引起的膨胀应力会破坏系统的平衡,使混凝土体积不稳定。混合水是维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只有搅拌水不损失,混凝土才能实现“零缺陷”,达到高渗透性。只有这样,混凝土体系才能稳定,体积稳定,抗裂性能提高。

说明书强调要及时进行保湿和保养,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所谓及时,是指新浇混凝土表面擦拭后,立即喷水、覆盖或蓄水养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中拌合水的损失。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第674条规定,“对于混凝土浇筑面,特别是平面结构,宜覆盖塑料薄膜,使其在浇筑成型时保持湿润”。

图1在擦拭时用塑料薄膜覆盖表面

图2涂抹后立即用喷雾覆盖面部

图3对表面施加压力后立即盖上

图4屋顶蓄水

至于“保湿保养”时间,不能少于14天,特别是前7天,是黄金保养期,而关键是前三天,特别是第一天,这是关键键之间。这是因为混凝土的年轻期是胶凝材料水化最活跃、生成水化产物最多、强度增加最快的时期。但如果不注意保养,这也是混凝土搅拌水流失最快、最容易出现失水缺陷的时期。有些建筑工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赶工期,他们不但不盖,连水也不浇。最终凝固后,他们开始铺设钢丝,然后吊装钢筋、模板和脚手架。他们如何关心维护?这样一来,后患无穷,而且还得花更多的、浪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渗漏,实在是浪费时间和金,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

图5.不要覆盖或浇水,然后继续下一步。

对于地下室厚楼板及外墙、剪力墙等结构件的维护,除了及时保湿外,还必须进行温度控制和适当保温,以保证混凝土体中心与混凝土体中心的温差。表层及表层与环境的温差不大于20,降温要缓慢,每天降温幅度不宜超过2。切记混凝土本体表面温度较高时,不要浇冷水,防止急速冷却,可能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图6用塑料布和塑料袋覆盖以保持水分和热量

图7嵌入式传感器自动测温

盛夏高温季节施工时,可对砂石进行水雾喷洒降温;或者通过计算,可以用适量的冰淇淋代替部分拌和水来搅拌混凝土,可以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到30以下。搅拌车的滚筒应及时喷水冷却,输送混凝土的泵管应用湿麻袋覆盖,防止阳光照射和散热。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避免在高温时期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必要时可搭建雨棚,防风晒,减少水分蒸发。

图8a夏季搭遮阳篷,防晒防风

图8b遮阳篷下,继续保湿

对于地下室外墙模板,最好采用保温效果好、漆面不吸水的多层木模板。脱模时间应不少于7天,但固定模板的螺栓可在次日松开,并将模板上部的缝隙喷洒并用湿土工布覆盖。墙体立面模板拆除后,可喷涂、用麻袋或土工布挂挂,或喷洒固化液或粘贴塑料薄膜固化,并浇水保湿14天以上。喷水后可用塑料布将缸面包裹严实,养护时间不少于半个月。

以上维护方法经过多次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2.甘长城

混凝土为什么需要养护?维护的目的是什么?笔者在施工现场工作多年,发现很多混凝土工程技术人员对混凝土养护的目的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就很难找到正确的维护方法,也很难判断所采取的维护措施的有效性。因此,很难保证硬化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养护非常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它对混凝土的抗渗、抗裂以及硬化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从理论上已经明确,混凝土密实成型后,混凝土拌合料的拌和水不能流失。这就是维护的目的。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密实成型后混凝土的失水量和消除失水缺陷的彻底程度来评价混凝土施工和养护的质量,硬化混凝土的质量及其对耐久性的影响可以进行评估。

长期以来,从理论界到工程界,人们对混凝土养护目的的表达都存在疑。AMNeville在《混凝土性能》一书中对养护的目的进行了如下描述“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保持饱和或尽可能饱和,直到最初被水填充的新水泥浆中的空间被填满。他说“为了保证混凝土水化的持续进行,混凝土内的相对湿度不应低于80。当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为不低于该值,混凝土与周围空气之间基本不会发生水迁移。需要进行有效的养护,以保证后续的水化。”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所谓“混凝土饱和度”是指保持环境的相对湿度不低于80。

本书在混凝土学术领域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代表了以往混凝土养护目的的理论表述。Neville是知名的混凝土专家。他的作品在上影响深远,永远值得我们钦佩和尊重。内维尔还实事求是地指出,“混凝土行业的技术水平仍不如其他行业成熟”。他非常重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题,认为现场施工的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几乎完全由混凝土生产工艺来保证”。”。他说的很实用。在他的作品中,更多关注混凝土的生产实践和浇筑构件的工程行为,而不是实验室小试件的研究。

工程实践表明,以往关于混凝土养护目的的理论表述未能准确揭示混凝土的硬化规律。理论上来说,如果环境的相对湿度不低于80,则不需要进行有效的维护。事实上,只要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会失水。混凝土一旦失水,无论失水多少,都会出现缺陷,产生内应力。在内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体系偏离原来的平衡,成为不稳定的体系,其体积也变得不稳定。失水越多,缺陷越严重,体积越不稳定。当环境相对湿度不小于80时,即使失水量不是很大,混凝土不开裂,但也存在失水通道和连通的毛细孔缺陷,导致混凝土抗渗性降低。这些连通的孔隙缺陷加剧了混凝土硬化后在不利环境下的持续失水,导致内应力不断增大和积累,混凝土中后期开裂的概率很大。对环境有害的介质也很容易侵入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因此,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不会出现失水通道。要避免出现失水通道,就必须防止混凝土失水。因此,并不是环境相对湿度不低于80,混凝土就不需要有效养护,而是只要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应该养护。养护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失水,防止形成失水缺陷。

“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保持饱和或尽可能饱和。”从字面上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题是如何定义“混凝土饱和度”的概念。“混凝土饱和”并不是环境相对湿度不小于80时混凝土的状态,而是“混凝土所有充满水的空间都充满了搅拌水”。对于不泌水或离析的混凝土混合物来说,致密形成的系统是一个平衡良好的系统。此时,所有充满水的空间都充满了混合水。从此时起我们需要保持混凝土饱和,以防止拌合水损失。

“直到新拌水泥净浆中最初充满水的空间被水泥水化产物填充到所需的程度”这句话暗示了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多长为宜。然而,“理想程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必须通过指标来衡量才能明确。事实上,只要混凝土密实成型后不失水,在硬化期间其所有充水空间内的搅拌水都可以保持充满。由于没有失水,也没有水分迁移通道,水化产物可以完全致密地充满充满水的空间。此时的混凝土已达到高抗渗性。高抗渗混凝土的实现,大大减少了混凝土中后期搅拌水的损失,对环境有害的介质也难以进入混凝土。因此,笔者认为这个“理想的程度”就是混凝土的高抗渗性。在正常硬化条件下,混凝土达到高渗透性不需要28天,而只需3至7天。从这个角度来看,规范规定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期为7天是合理的,但这7天内混凝土不应失水。

在施工现场,我听到一些施工人员说,养护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水进行水泥水化。这种说法应与书中的说法“以保证混凝土的持续水化”一致。但根据水泥水化理论,硅酸盐水泥完全水化的理论水灰比为0.227。现代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基本上都是复合胶凝材料。外加剂的活性比水泥低。产生的水化产物比水泥少。因此,复合胶凝材料完全水化的理论水灰比应在0227以下,而混凝土生产中实际水灰比基本在03以上。目前C30及以下强度较低的混凝土,很多都在05以上。充水空间内充入的拌合水远高于胶凝材料完全水化时的理论水灰比。因此,它不仅能保证硬化期的持续水化,而且能保证混凝土中后期的水化。继续进行,前提是搅拌水不流失。这就是为什么埋在地下的混凝土后期强度总是高于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养护的真正目的是防止拌合水的流失。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取决于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以往养护理论指导下规范中规定的一些养护方法,以及施工现场采用的一些养护方法,不能满足混凝土硬化的需要。这些养护方法的突出题是,混凝土密实成型后,一般允许失水。混凝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硬化期间形成许多失水缺陷,导致混凝土长期开裂、渗水等质量题。很多很多耐久性题。

笔者最近从事干粉砂浆搅拌站筹建和实验室筹建的技术工作。砂浆实际上是不含粗骨料的混凝土。由于使用的工程对象不同,砂浆和混凝土有很大不同,但也有共性。在此期间,笔者接触到了一位从2005年开始从事干粉砂浆生产和施工的企业家,他对如何提高砂浆抗裂性能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表示,要提高砂浆的抗裂性能,就要提高其保水性。保水率越高,抗裂性能越好。或许作者对迫击炮的技术资料读得太少了。据说添加纤维素醚和可再分散乳胶粉可以大大提高砂浆的抗裂性,但我没有看到有人把砂浆的抗裂性和保水性联系起来。这位企业家一句话道出了题的本质,让笔者大吃一惊。这并不奇怪,这是他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个题也很容易解释。正是由于纤维素醚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加入,提高了砂浆的保水能力,减少了砂浆施工后拌和水的蒸发损失和基层的吸水损失,提高了砂浆的保水能力。砂浆充满水的空间内的搅拌水力求在砂浆中。硬化期间保持填充状态,水化产物能完全致密地填充充水空间,减少因失水而形成的失水通道和产生的内应力,使硬化砂浆获得较好的体系平衡,因此硬化砂浆的质量提高,抗裂性能提高。

夏季如何养护混凝土?关键是要明确维护的目的和维护的本质内涵。目的明确了,方法也就有了。这些方法都是能够有效防止拌合水流失、能够彻底杜绝失水的方法。

关于一些专家解读|如何做好夏季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的相关话题,以及高温天气混凝土养护规范的这类内容,本文已做出了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网友。

本文地址:http://gz1978.com/post/24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