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对于湛江各县(市、区)源流沿革一览(自编,湛江老乡都来看一下吧)和湛江多少个区的题大家都有很高的关注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知识。
1.连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面积27112平方公里。辖18个镇。市人民政府驻连城。唐武德五年(622年)置石城县,位于龙湖之西,属洛州。因九州河龙湖至石角段称连江,天宝元年742年改称连江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县置吴川县。南宋干道三年(1167年)恢复石城县。县治江头铺,现被河底水库淹没,属化州。元属化州路。庆帝元年(1312年),县城迁至黄村,即今上贤村;天历元年(1328年),迁至新河驿,即今县城。明清时属高州府。1914年,因与江西省石城县名重叠,更名为连江县。1914年属高雷路。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区,1950年属高雷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区。1959年,与遂溪、海康南渡河北区合并,置雷北县。1961年恢复连江县。1970年属湛江地区,1983年属湛江市。1993年撤县设市,由湛江市管理。位于云开山南端东侧、九州河流域。西北分布花岗岩丘陵,最高点双峰峰,海拔382米。东南部有平行的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九洲河斜穿市区,注入北部湾。属北热带至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北有河底水库,是省内大型水库之一,也是雷州青年渠的水源地。有安浦港可供航运。名胜古迹有洛州古城遗址、风北村新石器文化遗址、东坡亭遗址、龙溪山、河底水库公园等。
2、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鉴江入海口。面积901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市人民政府驻梅营。因吴川水而得名。汉时属高梁郡。隋代置吴川县,辖今城西南舞阳,属高梁县。唐时属洛州,宋时属化州,元时属化州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隶高州府。清音。1914年属高雷路。1920年属广东省。1925年县城迁至黄陂。1942年,县治迁至唐,1945年又迁至黄陂。1949年属南路区,1950年属高雷区。1952年与梅茂县合并,更名为武梅县。1953年撤销,恢复吴川县;县城迁至梅岩镇。1956年属湛江区。1959年,吴川并入化县,称化州县。1961年恢复吴川县,1970年隶属湛江地区,1983年隶属湛江市。1994年撤县设市,由湛江市管理。地处尖江下游沿海地区,台地、平原较多。西尖山海拔172米,为全市最高点。尖江、宁化江、三亚江、小东江在梅岩交汇,在舞阳沙鱼角出海。属北热带至南亚热带湿润气候。梅航港、黄坡港均设有装卸点,水运便捷。名胜古迹有双子塔、林昭堂故居、张岩故居等。
3、雷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中部。面积29942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市人民政府驻雷城。因雷州古城而得名。西汉时属徐闻县。南朝时,改为徐闻县为齐康县。南朝梁四年(523年)析齐康郡,置河州,辖今雷城镇。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海康县,现城址治和州。大冶先废贺州,改为合浦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南河州,后改为东河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东河郡为雷郡,县属郡治。故以狄多雷命名。元代改为雷州道。明清时期,改为雷州府、军治县。1914年属高雷路。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区,1950年属高雷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区。1959年撤海康县,南渡江南部属雷南县,北部属雷北县。1960年撤雷南县。1961年撤雷北县,恢复海康县,仍属湛江地区。1970年属湛江地区,1983年属湛江市。1994年,海康县划归雷州市,由湛江市代管。台地地貌。南部为玄武岩台地,北部为第四纪堆积台地。南渡河东出入海,下游为东西平原。东海岸临雷州湾,西海岸临北部湾。海岸线长406公里,有岐水、海康、乌石、流沙四个海湾。属湿润的北部热带气候。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三元塔、天宁寺、嫘祖庙等。雷州西湖公园是旅游胜地。
4、遂溪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北部。面积2007平方公里。辖15个镇。县人民政府驻遂城。清康熙帝所著的《海康县志续》对遂溪河的解释是“溪流汇合,造福百姓”。汉属徐闻县、合浦县。南朝时,梁置山沙县、淳县,属贺州南部合浦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增设铁魁县。《御帝纪圣》引《元和县志》记载“隋开皇十一年,置铁发县于此,因县西有铁雀河而得名。”;十八年,改淳县为楚川县。大冶初,楚川县并入山沙县,属合浦县。唐初,恢复楚川县,山沙县与楚川县并入。天宝元年(742年),铁泉改称遂溪县,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遂溪县并入海康县。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遂溪县复属雷州,二十年前迁今桥,元属雷州道,明清属雷州府,1914年改属雷州府。属高雷路,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区,1950年属高雷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区,1959年属湛江区。后,撤县,与连江县、海康县南渡河以北地区合并,组建雷北县。1961年恢复遂溪县,1970年隶属湛江地区,1983年隶属湛江市。位于雷州半岛北部的火山丘陵及台地地区。最高点萝岗岭海拔233米。河流短小,有濉溪河、城岳河、阳干河、乐民河等。雷州青年渠有大小灌溉渠300多条。属湿润的北部热带气候。盛产桉树。西临北部湾,东临五里山港。海洋捕捞业发达,珍珠养殖闻名。纪念馆有千七书院、抗法同盟训练局旧址、濉溪人民抗法纪念碑等。
5、徐闻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南端。面积13939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许城。徐闻这个名字来源于古代佟人居住的地方。是壮语的一个地名。西汉时置徐闻县,辖合浦县及今拓王村。南朝时,齐改齐康郡,置为齐康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称绥康县,属河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合浦县。唐贞观二年(628年),改绥康县为徐闻县,迁马斜村管辖。属东河郡,后郡名改为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县,置石邑乡,属海康县。南宋干道七年(1171年)恢复徐闻县。元代属雷州路,元二十八年(1291年)为现县城址。明顺六年(1462年)迁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迁至现址。明清时属雷州府。1914年属高雷路。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区,1950年属高雷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区。1959年撤销,海康县南渡河南岸更名为雷南县。1960年恢复徐闻县。1970年属湛江地区,1983年属湛江市。三面环海,为玄武岩台地。北部石板岭海拔245米,为全县最高点。河水很短。属湿润的北部热带气候。海安港是连接内地与海南岛的重要中转港口。名胜古迹有登云塔、归圣书院、香水池、鲤鱼潭瀑布等。
6、马章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部和南部。面积769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在通路。辖7个镇。马章是越南古名,意为“光明村”。1955年成立湛江郊区委员会,1956年设立郊区办事处。1970年,撤销郊区,划归市直接管辖。1973年恢复郊区,1984年划为市辖区。1994年改称马章区。位于湛江溺水湾北部高原平原地区,南部有岛屿。是一个郊区农业基地。东海岛、硇洲岛是海滨旅游区。景点有湖光岩、苏让岩寺、铁坝旧址、硇洲宋黄村、宋黄井、窦振标墓等。纪念地有吉岭抗法誓约旧址、抗法同盟联马章营指挥部无敌庙旧址、中共琼崖特委交通站旧址等。
7、坡头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部。面积483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南调路。当地平缓的称为坡地,敦古湾边缘的称为坡寿头。因位于栋古湾边缘的上而得名。1949年称滨海区。1951年,坡头、甘塘、南雕划归吴川县,1953年,南部三县划归雷东县。1958年,撤销雷东县,南三、坡头汉甘塘、龙头汉官渡划入湛江市郊区。1984年在坡头区成立。它就是湛江石油工业区。溺水谷湾有一个港口。纪念地有九油山五位抗法烈士墓、高岭村高雷人民抗日军成立会议旧址等。名胜古迹有龙王岗唐窑址、静海宫、西屋寺、青云庵、镇小坊等。南三自然乐园、塘游泳池等为旅游胜地。
8、赤坎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中北部,湛江溺水湾西北岸。面积811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霞池六路。辖8个街道办事处。因其位于红色上,边缘陡坡而得名。始建于南宋,为商埠,属遂溪县。1898年,即清光绪二十四年,成为广州湾法租界。1945年属湛江市。1949年设立赤坎办事处,1950年改为区公所,1953年称中央街道办事处,1958年恢复赤坎办事处。1960年改为赤坎公社,1970年改为区,1984年改为市辖区。有航运码头。名胜古迹有耒阳武术馆、高州会馆、清凉寺、寸金桥公园等。纪念地有寸金桥、东莒抗法战场旧址、中工南路特委交通站旧址在丰后村。
9、峡山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中部。面积1009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人民大道南。辖12街道办事处。古时为海头港。明清时称海头港,属甘肃第二都城遂溪县。1898年,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最初在北衙、马西驻军,后来又在西海岸的海头港驻军。前者东边称东营,后者西边称西营。峡山区旧称。1950年,设立西营区。1956年,以市人民政府驻地村改名霞山,1958年称霞山办事处。峡山区成立于1980年,1984年设市辖区,位于湛江溺水湾西岸平原台地地区。航运方面,湛江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港口。有湛江机场。纪念馆包括跳塘交通站旧址,古迹有法国驻广州湾大使馆、霞山天主教堂等。
本文详细讲解了湛江各县(市、区)源流沿革一览(自编,湛江老乡都来看一下吧)的题和湛江多少个区相关的题,希望能帮助到诸位网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