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上对于疫去花开,湖北通山谋划“融合一二三”和仪陇县太平山天气预报一周的题大家关注度都很高,小编为你整理了知识。
发展全域旅游,是践行“两山”理论、落实学习思想、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遵循“产业融合一二三化,全域旅游见长”的发展思路。铜山”,充分发挥特色生态资源优势,全域规划、全景打造,打造全产业融合。突出重点、集中优势,旅游业发展呈现新动能。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84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78人和2004年。石门村成为咸宁市唯一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大畈镇成为咸宁市唯一的省级旅游小镇。
以创新为动力,构建综合协调领域
自2018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通山县建立了党政干部担任双组长、20名县级领导担任副组长、35个县级部门和12个乡镇为成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高水平统筹协调推进全域旅游创建。通山县委、县政府已召开四次大型高规格创建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宣誓大会和工作交接督导会。书记、县长亲自主持会议,统筹督查,打好高端攻坚战。《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铜山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通山县加快全域旅游励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印发《旅游发展》。明确了创建过程中各部门职责,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的“五位一体”全区旅游创建机制、群众参与,聚集了旅游发展的合力。
2020年5月20日,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专程到通山县调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他明确指出,通山县的主导产业是旅游业,并确定全市将全力支持通山县创建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将其打造成为幕府山经济增长极区域。2020年,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重点支持铜山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月22日,通山县委常委会讨论创建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随后,通山县委、县政府集中召开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会。通山县主要领导,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全县48家文化旅游企业负责人、25名乡村旅游重点村支部书记全部参加会议要求,各级压实责任,倒推工期,限期整改,确保取得成效。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精神抖擞,向创建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发起最后冲刺。
以质量为基准,推动服务提升
在创建工作中,通山县始终坚持以旅游服务质量为基准。一是大力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集旅游形象宣传展示、信息咨询、投诉受理、务代理、旅游体验、旅游集散、旅游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全区旅游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便民服务;加快中央客运站集散中心改造,依托高速服务区和高速公路出口、公园广场、旅行社营业点和重点景区设立游客咨询服务点。同时利用政府门户网站、云上通山、包头网等发布重点景区旅游信息,促进交通、公安、旅游等旅游相关信息共享,提升旅游水平公共服务和行业智能化管理。
二是整体旅游环境和设施改善。通过持续深入开展浮水湖网箱拆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矿区复垦造林、定向砍伐和“一山三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土地绿化面积位居县市第一在湖北省。特别是九宫山、咸通高速沿线、杭瑞高速铜山出口至九宫山风景区沿线、核环路沿线环境整治成效显着,沿线各通道均已实现环境整治。得到了绿化和美化。配套设施完善了旅游站点的服务功能。全县共建成旅游站24个,2A级以上旅游公厕22个,旅游标识1108余个,生态停车场112余个,停车位3万余个。在浮水湖周边环境整治中,我们坚持“宁缺勿满”的原则,全力保护生态环境。2019年6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浮水湖湿地保护及湖区风光进行专题直播。同时,通山县还积极将旅游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先后建成石门、港口、板桥、大竹等地域特色鲜明、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新村,初步形成了“全旅游村”。生态、全风景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一体化、乡村景观一体化的整体旅游发展格局,旅游服务质量和综合能力显着提升。
以项目支持促进产业融合
通山县坚持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旅游+”、“+旅游”项目建设方式,推动旅游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展格局。多业态并存、多产品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系统。一是在农旅融合方面,整合农村闲置土地,跨区域发展旅游、采摘、休闲、体验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先后建成龙吟山庄、石门田园综合体、果艺小镇、枇杷小镇、孔雀山庄等一大批休闲旅游度假园区和基地。2019年9月23日,通山县石门村举办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惊艳亮相全国。二是文化与旅游融合,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加快传统文化村落、古民居保护,提升旅游文化魅力,打造“家教家风”教育圣殿底座与闯王岭党风。反腐教育基地、大福地、江源王故居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即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客。铜山《十绣荷包》入选2019中国原生态民歌节并登上全国舞台。2020年1月10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在通山县文化中心举行专场文艺演出,标志着通山县文化与旅游融合迈上新高度。三是健康与旅游融合,依托九宫山、浮水湖自然生态景观,不断打造九宫山避暑胜地和冰雪运动名片,推出“喝道茶、练太极、吃素餐”、学儒家礼仪”等养生文化产品,打造幕府山地区独特的运动、休闲、度假、养生聚集区。四是产旅融合方面,以著名地理标志“铜山烧饼”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了大翻阳春园烧饼厂观光购物走廊、大翻枇杷酒生产工艺旅游观光通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体验园、工业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铜山土特产通过旅游享誉海内外。
引领实施环境优化
通山县始终坚持把全县当成一盘棋,把全县当成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高起点开展生态保护和旅游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原则,编制形成了《通山县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了“三极带动、多点打造、全域旅游”的总体发展思路。区域覆盖”和“一中心、两轴、三极、四带”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布局,实现了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的协调统一。
通山县引水洞地质公园
九宫山云中湖
以九宫山、浮水湖、大目山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景区“多点建设、点连成线、连线成片”,形成区域性旅游资源。集聚。一是完善优化九宫山。近两年,湖北省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九宫山公司累计投资7亿多元用于景区建设,铜山县政府投资25亿元进行综合改造“一山两线”推动实施景区旧建筑拆除更新。立面改造、标识更新、步道改造、景区绿化照明、电网改造等14项升级改造工程,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游客满意度显着提升。下一步,通山县将紧紧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重点抓好九宫山风景区的内部提升和外部拓展。一方面,依托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主体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九宫山公司,按照5A标准对现有景观进行全面升级,进一步深化体验式、性项目开发,加大力度对山上、山下、沿线景观进行立体全域综合开发,着力打造“全景九宫、全季九宫、生态九宫”。另一方面,即将建设的仙九高速将直达九宫山脚下,为景区外延发展开辟新的交通机遇,逐步推动景区“东扩西拓”。九宫山至云以中湖为中心,东至红岗镇太平山。结合道观佑生宫和白茶种植基地,打造以“品茶悟道”为主题的现代化养生保健基地;向西延伸至三界谷地区。以高端民宿、养生保健为主旋律,着力发展原生态森林体验游。同时,结合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调整,规划景区西线建设,形成景区“西通东、西通东”的封闭式交通体系。东向西”环线,九宫山风景区与闯王墓、金鸡谷相连,三界沟、太阳溪漂流等优质旅游资源连成一串,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业。
二是综合开发浮水湖。浮水湖地区旅游综合开发是通山县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水洞、龙隐山度假村均位于浮水湖畔。龙隐山度假村靠近银水洞入口。以“石林奇观、藏龙”为特色,集山水观光、民居观光、花海休闲、退休度假、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目前正在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在规划建设的“咸宁特色餐饮一条街”将打造成浮水湖旅游经济圈的“餐厅”。中林集团已投资50亿元用于湖区综合开发。今年计划开工三大项目一是浮水湖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一期工程,预计投资约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入口集散区、游客接待区、文化展示区等“三区”。二是水上垂钓乐园项目,预计投资1050万元,年内建成并投入试运营。三是水源保护渔业项目,预计投资4000万元。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和渔业项目建设规划已完成。
三是深入建设大目山。大母山位于铜山县北部,与黄石市咸安区、阳新县接壤。近年来,斥巨资打造全国知名的春季赏花“网红打卡地”,每年吸引无数自驾游和家庭游客。今年五一前后,尽管景区宣布网上预约赏花,严格控制进山游客数量,但每天前来的游客依然爆满。从旅游发展前景来看,大目山即将迎来两大机遇一是中广核新能源集团投资70亿元的大目山抽水蓄能电站。该项目建成后,大目山有望形成“春季旅游胜地”。“花卉+高山风电+抽水蓄能”的独特景观,成为通山县新的旅游产业亮点和旅游经济支撑点;其次,今年“省重大交通工程”——黄沙铺镇至金桂湖公路已密集开工,建成通车后,将打造阳新县金桂湖、大母山、仙岛湖的美丽链条。也将极大带动大木山周边乡村旅游、生态景观旅游的发展,形成通山县旅游新区。盘子。
品牌是旅游目的地的生命线。通山县在打造全域旅游过程中,重点实施全域旅游“大策划、大宣传、大营销”,不断提升通山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旅游。一是规划精品旅游线路。结合“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游皇家陵墓”的旅游发展格局,精心策划8个一日游、二日游、乡村游,细化为“美食”。“住宿、出行、出行”“购物、”每一个细节和神经末梢。同时,高标准升级旅游公路,升级旅游快线,完善县城至主要旅游源区的旅游专线,培育重点景区自驾游线路,科学布局停车场、主要旅游公路沿线设有旅游厕所和观景台,方便游客。游客休息、上厕所、拍照。二是开展多元化主题促销。目前,手绘旅游地图、《读懂铜山》导游书、旅游文创、旅游指南、宣传片等已编辑完成。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湖北日报、新浪微博、凤凰湖北、东方传媒等主流媒体的合作,推广优质产品。旅游线路着力营造“全景揽客、时刻迎客、留住八方宾客、热情好客”的浓厚氛围。组织举办九宫山夏日观星节、草莓采摘节、枇杷旅游节、大竹垂钓节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不断提升铜山旅游美誉度。积极探索“互联网+旅游”营销模式,开通微博、微信等网络,打造聚友网九宫山版块,推出九宫山景区淘宝天猫旅游旗舰店,实施九宫山门销售和验证系统与银水洞对接知名旅行社门户。
以造福人民为宗旨,实现主客大共享
近年来,通山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促进脱贫富民成效显着。2016年被授予“省乡村旅游旅游扶贫突出贡献单位”,拥有果子工匠小镇、孔雀山庄、大坂枇杷旅游采摘园三个单位。被原湖北省旅游委员会、湖北省农业厅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凡枇杷酒厂被评为“湖北省乡村旅游干线工程”示范基地,石门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具体实践上,通山县主要探索了三种旅游扶贫模式。一是就业扶贫模式。例如,孔雀山庄通过寄养模式,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孔雀幼崽,免费提供孔雀食用饲料和防疫技术指导,每年繁育孔雀苗5万余只,发展养殖户200余人,为养殖户提供县。带来收入500万元以上。二是景区带动模式。九宫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投资达10亿元。九宫山积极聘请周边村民参与景区转型升级,带动2个村、1个社区5000余人参与景区建设。如今,九宫山已成为全县旅游发展的核心龙头和产业升级、脱贫攻坚的核心支撑。4A级旅游景区银水洞聘请当地村民从事导游、船夫、司机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商铺低价出租给当地村民,带动了周边三个村庄8000多人的共同发展。真可谓“一洞兴民富”。三是基础设施扶贫。近年来,通山县抓住交通展大提升机遇,投资30亿元高标准升级旅游公路,建成核电公路、绕城公路、九宫山旅游公路、幕府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富水南岸公路、引水洞至九宫山旅游高速公路等旅游主干道。投资逾1300万元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投资400万元改善3条高速公路、
疫去花开,湖北通山谋划“融合一二三”和仪陇县太平山天气预报一周的话题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本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并收藏本站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