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预测者”曹云龙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正研发新药以提高防治效率

 admin   2025-07-12 03:25   7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不少人都想知道“新冠预测者”曹云龙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正研发新药以提高防治效率的题,关于新冠科学家都有谁这类题,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吧!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魏向辉不久前,《自然》杂志Nature公布了2022年科学影响力“十大人物”Nature's10,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领衔北京大学、北京昌平实验室科学家曹云龙入选。

该榜单旨在评选出过去一年中为重大科学进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十位人物。曹云龙入选的原因是,作为一名新冠预测者,他追踪了新冠病的进化过程,准确预测了新突变、新株的出现。

日前,中新网对曹云龙进行了专访,就全几大流行株的特点、Omicron致病力变化、感染防控策略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不同的突变株每年会造成多个感染高峰

曹云龙介绍,现阶段国内主要流行的型号是BA52和BF7,两者都属于Omicron的BA5分支。他说,我国大多数人都接种了原株疫苗,其引发的体液免疫被Omicron突变株严重逃脱。另外,大多数人接种疫苗已超过一年,体内中和抗体水平有所下降,预防能力进一步减弱。感染的作用。

他提到,感染BF7后,针对BA5和BF7的中和抗体水平较高,短时间内不会再次感染同一病株。但与BA52、BF7相比,目前上流行的BQ11、XBB等新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使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也对XBB等最新突变株具有中和能力。也较低。因此,可以预见,BA52和BF7的国内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会出现由BQ11、XBB或其他免疫逃避能力更强的株带动的感染高峰。

一项关于以色列人口中COVID-19重复感染率的大型队列研究。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世界其他地区,再次感染已变得司空见惯。曹云龙提供的数据显示,BQ11、XBB等最新流行株的再感染率已达40例,并持续上升。他说,大多数国家今年都经历了四波感染高峰,大多是由不同突变株引发的,平均每三个月一次。目前看来,在中国还很难完全避免。

关注Omicron对高危人群的致病性

曹云龙表示,现在看到的Omicron致病性整体下降,主要是因为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大量人群感染导致免疫力的增强。虽然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预防感染,但可以减轻症状,因此看起来病的致病性有所下降。但他强调,这与病的自然性无法相比。

曹云龙提到,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不能接种疫苗,或者接种疫苗后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比如免疫缺陷人群、老年人、症患者等。他们也是感染COVID-19后患重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因此Omicron在这些高危人群中的致病性仍需监测。

他介绍,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Omicron造成了巨大的死亡和重病负担。例如,在英国,OmicronBA1造成的死亡总数与达美航空相当。虽然死亡率峰值呈现从BA1BA2BA5下降的趋势,但累计死亡总人数并未明显下降。今年冬天日本疫情造成的重症病例和死亡人数已逼近历史记录,且尚未呈现下降趋势。

曹云龙表示,目前的疫苗对于预防重症疾病非常有效,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适合接种疫苗的群体,需要探索其他应对策略。

过去两年日本每日新增COVID-19死亡人数的变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泛中和抗体有望提高治疗和预防效率

曹云龙认为,如何让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周期跟上病进化的速度,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题。

“一款抗体药物的临床开发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它能够造福社会的前提是抗体能够对未来六个月到一年内流行的病产生反应。”曹云龙表示,新冠病变异很快。并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避特性。如何选择和开发广谱抗体药物对于使药物研发跟上病突变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研发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疫苗面临的痛点。

曹云龙团队建立了新冠病免疫逃逸突变位点预测模型。他表示,通过预测未来新冠病会出现的突变,可以提前选择不受这些突变影响的抗体药物进行临床开发。

目前,曹云龙团队已研发出两种广谱中和抗体SA55和SA58。据报道,这两种抗体是从接种新冠病疫苗的非典康复者中筛选出来的。它们的作用位点避开了群体免疫的主要免疫表位,使它们难以逃脱。

“SA55在目前的人群免疫背景下几乎没有类似的抗体,也是目前唯一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且对所有已知新冠病流行株均有效的抗体。”曹云龙介绍,SA55和SA58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为了测试,产品剂型包括注射剂和喷雾剂。其中,注射剂可用于中重度疾病的治疗和长期预防,特别适合不适合接种疫苗或免疫反应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或免疫缺陷人群。

与注射剂相比,喷雾剂直接作用于上呼吸道,只需极低的剂量即可预防感染。初步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显示,SA58喷雾剂用于暴露后预防症状感染的保护效率可高达80%以上。“SA55活性更高,预计预防效率更高,所需剂量会更低,成本也会更低。”

曹云龙提到,SA55/SA58喷雾剂有望成为大家日常在家可以使用的新型冠状病防治产品,目前正在准备进行更严格的双盲临床试验。

在COVID-19鼻喷雾剂中使用中和抗体的图表。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不能保证SA55将来不会逃脱,但我和我的团队已经在开发其他候选抗体。如果SA55被新株逃脱,可以立即替代新抗体。”曹云龙表示,除了广谱抗体之外,他和团队未来还将开发广谱COVID-19疫苗,以解决现有疫苗面临的技术瓶颈。超过

对于“新冠预测者”曹云龙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正研发新药以提高防治效率和新冠科学家都有谁的一些相关话题,本文已经详细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gz1978.com/post/17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NEXT:已经是最新一篇了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